保存桌面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期刊简介
QIKANJIANJIE
期刊名称: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科技核心(2019自然科学)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内刊号:CN 11-9295/R
  • 国际刊号:ISSN 1674-6902
  • 出刊周期:双月刊
  • 级别:科技核心(2019自然科学)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双月刊)创刊于200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内容涉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临床救治方法和经验。报道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救治实践和科研成果,以及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象为呼吸系统疾病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医科院校的师生及相关人员。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论著、综述、译文。[查看详情]
投稿须知
TOUGAOXUZHI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稿约

【供参考】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大16开双月刊。内容涉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临床救治方法和经验。报道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救治实践和科研成果,以及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象为呼吸系统疾病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医科院校的师生及相关人员。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法。反映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医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将突破纸质载体的局限,运用丰富的影视语言和全方位的多媒体技术,实现图文并茂,实时互动,视频与文本文件相结合,依托当今日趋成熟的电子出版技术,充分发挥其超大信息容量的优势,为从事呼吸系疾病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术空间。

一、本刊栏目

欢迎论著、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合报道、科研动态、窥镜检查及治疗、视频手术、视频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网上快讯、编者与读者、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述评、专论、问题解答及名词解释等稿件主要为约稿。

二、来稿要求

1. 来稿请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必须是原稿,另一份可用复印件,但要清晰。照片、图片也附两份,不得使用复印件,以便缩短审稿周期。论著全文在4 000字左右,综述、讲座在5 000字以内,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经验与短篇在1 000~1 500字左右。

2. 稿件请按1986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正楷书写,字迹清楚:如系电脑打印稿,请隔行打印并保存软盘备用(用纯文本格式,即*.txt);外文请打字,除英、俄、日文外,务请在该外语旁注明何语种。外文字母、符合须区分正斜体与大小写;用于上标或下标的字母、数码或符号,其位置高低须区别明显。

三、论文撰写要求

1.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能确切反映全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用副题,便于检索,尽量不用阿拉伯数字开头,少用缩写略语。中文文题一般在20个汉字左右为宜;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

2.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1) 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 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 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仅参与获得奖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在每篇文章的作者是需要确定一名能对该论文全面负责的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不是一人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3. 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提要,提要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具体要求:(1) 目的:需与正文前言相一致;与结论相呼应;(2) 方法:包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名称、病例(动物)数和分组情况;(3) 结果:与研究结论相关的主要结果及数据、统计学意义均应列出,并与文中内容核实无误;(4) 结论:与研究目的相呼应。中文提要一般在400字左右,英文提要则与之相对应。英文提要请译出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属同一单位者,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4. 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采用《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中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所列的词。如表中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为:(1) 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 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 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ARDS”应标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5. 层次系统  1~3层,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例如“一”、“(一)”、“1”,各级标序均左顶格,后空1字标题,二级标题后空1字接排正文,正文内连续叙述中的序号采用①…;②…;③…。

6. 图或表  应少而精,文字能说明的问题,不用图或表,图或表不要重复同一数据。图或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或表应冠有图或表题并在正文中标示。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或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编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丁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运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篇头)请用另一纸标上,不能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表不可折损。若刊用患者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能被认出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用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7. 医学名词  以1989年以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卫生部药典委员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8. 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pH用正体),例如:m(质量),t(时间),λ(波长)等;为表示不同的限定条件,量符号可设下角标,例如:物质B的量浓度CB,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等。单位符号一律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例如kg(千克),m(米)等。图表中表示数量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即把量符号写作分子,单位符号写作分母。例如,“t/h”(时间单位“小时”),“p/kPa”(压力单位“千帕”)等。人体内某物质的含量,凡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者,一律用物质的量浓度单位表示;尚未精确测得相对分子质量的组分,如某些蛋白质,仍可用质量浓度单位表示。不论使用的量浓度或质量浓度,一般使用L(升)作为人体检验组分浓度基准单位的字母。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1.d-1”不能写为“mg/kg/d”,也不能写为“ng/kg.d-1”。

9. 数字用法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值的修约不能采用“四舍五入”法则,应为“4舍6入5看后,5后有数进上去,5后为零看左数,左数奇进偶舍弃”。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6至9应为6~9;6至9万应为6万~9万,不能写成6~9万;6×109到8×109应为6×109~8×109,或(6~8)×109,不能写6~8×109;50%至70%应为50%~70%,不能写成50~70%。以百分数表示的均值和标准差应写作(52.6±0.8%),而不能写作52.6±0.8%或52.6%±0.8%。分数的分号用斜线表示,数学公式例外。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5 cm×4 cm×3 cm,而不能写成5×4×3 cm3。

10. 统计学符号  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 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 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 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 T检验用英文小写t;(5) F检验用英文大写F;(6) 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 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 自由度用英文小写υ(钮);(9) 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1. 参考文献  必须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5年内的文献为主(应占60%以上),论著的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10条,综述文章不超过20条。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 ]”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

1  温士旺,刘俊峰,高立平,等.一氧化氮介导人食管下括约肌舒张压的作用机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34

2  Grayson MH. Lung dendritic cells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J].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6,96(5):643-652

3  陈敏章,主编.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90-1696

4  毛宝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见:陈敏章,主编.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 690-1696

5  Shoemaker WC. Textbook of Critical Care[M].Vol.1. 4th Edition. Copyright Haxcourt Phublishers Limited. 2000.9-20

6  Rubertsson S.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A]. In: Shoemaker WC. Textbook of Critical Care[M]. Vol.1. 4th Edition. Copyright 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 2000.9-20

7  肖毅,钟旭,黄蓉,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缺氧程度的评估.中华内科杂志[J],2007,46(6):458-461

四、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不愿意修改的,则提请作者考虑。

[查看详情]
精品论文
JINGPINLUNWEN
2021-01-08两种不同湿化方式对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Meta分析
摘要: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目的 系统评价两种湿化方式对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湿化的效果。方法 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
[更多论文]
相关评论(0
XIANGGUANPINGLUN